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市城建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4-03-13 来源:本网
【字体:

  2023年,市城建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项目管理这一主线,聚焦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以开展工程创优、管理创优为抓手,打好攻坚克难的“主动仗”,全力保目标、促效率、提品质、转作风,各项工作实现了稳步推进、稳中向好。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积极攻坚克难,推动工程建设又好又快。面对市委、市政府“扩投资、保增长”的重托,我局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团结拼搏,较好地经受住了考验,工程建设取得了新佳绩。全年共承建工程71项,共完成投资约60多亿元。面对前期手续办理、用地报批、管线迁改等难题,我局主动靠前服务,预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工作机制入手,优化工作流程。面对设计质量不高等实际,严格设计方案预审、施工图审查,充实内部设计专业人才,邀请外部专家组织方案评审,完善现有的设计合同条款,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协助对招标控制价实施全面审核。面对工程建设环节错综复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的新情况,我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管理目标、拓宽解难思路,项目拆迁、用地报批“老大难”、历史遗留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克服了筹建工程前期工作的艰难险阻,实现了上网招标并动工建设。

  (二)锚定目标任务,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百千万工程”涉及民生福祉、交通畅联、绿美生态等多方面,我局以“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东莞建设”为重点任务目标,认真谋划落实,一步步将“施工图”变为“实景图”。加快打造大湾区教育高地,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教学区已实现完工,产学研区全部主体结构已封顶,进入全面装修和机电安装施工阶段。加快建设医疗卫生项目,市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在9月底如期完工交付,市儿童医院发热门诊、人民医院分院建成启用。持续推进教育扩容项目,汽车技术学校二期实现动工建设,市经济贸易学校、电子商贸学校等一批项目实现完工交付,提供了3100个学位。加快构建市域快捷交通路网,实现松山湖大道同沙立交左转匝道等项目建成通车,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顺利动工。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中心公园南区、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二期等重点项目对外开放,市民纷至沓来,好评如潮;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工,又一文化地标性建筑即将拔地而起。奋力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与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主动作为,抢赶进度,完成了石马河综合流域整治项目5公里堤防建设,用实际行动助力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创新增效,积蓄高质量工程建设新动能。我局着眼于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管理、重抓创新,各项工作更加规范高效。数字城建进一步推进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全面整合资源,升级改造局门户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以工程项目为根,推行关键岗位“照片采集”考勤打卡;实施“工程变更审批”“合同传阅”“招标文件审核”线上化、研发“驾驶舱”等,实现了项目信息“一网统管,一网共享”。开展BIM技术试点工作,参考借鉴其他先进城市和优秀企业在BIM技术运用方面的经验做法,应用BIM可视化模型排查建筑错漏,提前预判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减少错漏和工程变更。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创优工作进一步开展,将创优工作列为工程管理的首要目标,围绕创优目标,完善合同条款、加强现场履约检查,严格现场精细化管理等,工程创优喜结硕果,各种奖项数创年度新高。其中: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生态园区荣获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是市城建局成立21年来获得的第三个鲁班奖,这也是2023年东莞市获得的唯一鲁班奖。东引运河流域樟村断面综合治理、环莞快速路、植物园(二期)第一批完善提升等7项工程获得省市17个奖项。

  (四)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全面开展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推动工程建设等工作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制定实施“大调研”工作方案,认真做好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树牢政治信仰思想根基,坚持党组领学、机关党委督学、党支部研学、党小组促学、党员自学“五学联动”,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打造“诚心城益”微改造党建公益品牌,充分发挥工程建设管理专业优势,以改善长者居家环境为抓手,认真做好帮扶镇村老人改善住宅条件工作,方便老人居家养老,惠及困难长者家庭数十户。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围绕项目管理这一主线,以持续开展工程创优、管理创优为抓手,突出“好快省廉”,以“投资年”行动目标为突破,全力促投资、提效率、创优质、强作风,奋力推进城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笃定目标任务,增强工程建设牵引力。一是抓实工作重点带动全局工作。要对考评全链条“了然于胸”,以头号力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百千万工程”建设,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抓好预算执行,推动工程建设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确保资金安排到位。二是落实内控目标形成齐抓局面。延续“一科室一表格”推进的做法,实施内控计划管理,并作为各科室和项目协调组年终考核评定的主要依据。细化实现任务目标,将任务目标按照项目、阶段、职责进行分解,通过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跟踪工作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局面。三是压实完工收尾实现轻装上阵。大力清理“旧账”,树立完工结算标杆。统筹开展好资产转固工作,规范项目建设“后半程”管理。组织做好与使用单位或接收单位等的联络回访工作,让城建拳头“产品”越建越好。

  (二)锚定效率环节,增强工作落实执行力。一是以督导考评高效落实任务。加强各项工作的过程监督,进一步完善局督查工作和目标考评制度,进一步探索考评考核结果运用制度,全面提升全局工作管理效率和效果。二是以前期提速推动工作增效。完善现有前期工作经费管理制度,推行“净地移交”模式,总结提出用地报批的前置谋划方案,探索工程项目提前标实施思路,实现设计阶段工作的全面提效。三是以协调统筹推进项目落地。全面实施项目协调组牵头抓总、统筹推进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按照“五个一”要求,发挥好“小围合”会商机制优势,力争“协调不过日、落实不过夜”。

  (三)制定创优规划,增强城建工程“品牌力”。一是完善工程创优保障机制。强化创优目标的规划,争取政策支持,探索建立工程质量创优激励机制,完善合同履约机制,切实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二是深植精品设计理念。健全设计全过程精细化管控体系,探索试点运用BIM技术,鼓励支持运用“四新技术”,努力打造独特的绿化美景,助力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效果。三是练就“绣花功夫”。严格现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研究完善变更审核机制,探索实行施工过程结算,完善工程质安督查机制,创建示范工地,打造城建局项目品牌。

  (四)铆定管理创新,增强机关运作“内驱力”。一是以事务创优改进运作效能。对于各部门、各系统、各指挥部的单项考核事项,力争在全市名列前茅。建立“规定动作”台账,研究制定科室创新管理工作清单,进一步加强会议统筹,实行分类、分层高效解决工作事项和问题。二是以数字赋能推动效率提升。完善合同管理在线审批,健全完善参建单位用户端功能,试点智慧工地建设,真正意义上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三是以管理复盘提升业务水平。认真总结同类项目的实施经验,进一步发挥归口管理优势,以审计发现问题倒逼管理机制创新,持续改进项目管理水平。

  (五)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定向力”。一是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在工程建设中走深走实。二是强化转作风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不断完善人员考核激励制度,提高规矩意识,强化创先意识,进一步抓好机关文化的锤炼、整合、提升和宣贯,努力构建和谐氛围,打造活力机关。三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正风肃纪。以业务培训和纪律作风为主线,探索形成一套我局业务管理骨干的培训培养模式,持续推动“廉优共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营造廉洁氛围,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