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城建局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力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投资年”工作部署,继续以项目管理为主线,按照“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目标,精心组织、全力攻坚,力促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高质效完成。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按照“促投资、提效率、创优质、强作风”的工作思路,深入谋划抓项目投资、促项目动工,制定了《2024年工作任务及量化考核表》,以优化管理为抓手,实现关键线路的提速,全力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一)锚定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工程建设。通过主动靠前服务、优化工作流程、拓宽解难思路,全年完成投资43亿元,完工石竹路下穿四环路通道、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大楼、火车站南片区排水(第二阶段)、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三江六岸示范段二期等12项工程,新开工第十批交通拥堵节点治理、市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研究中心、虎英地下公共人防、技师学校东城校区改扩建、行政文化中心南广场公共停车场等12项工程。
(二)精心组织谋划,顺利交付民生实事工程。集中力量、全力攻坚,如期完成了十件民生实事工程—市第十一中学项目,顺利迎来首个开学季;雅园新村项目—慧雅学校实现了挂网招标。重大项目桑茶快速实现顺利通车,从市区到茶山的交通通行效率大大提升;三江六岸示范段二期工程已全线开放,成为市民们的“打卡”胜地;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实现完工,滨海湾校区场地平整及软基处理工程实现基本完工,主体工程即将进入施工招标阶段。三项“十五运会”场馆升级改造工程也基本实现完工,为来年即将举办的相关赛事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三)坚持党建引领,深度融合党建城建工作。成立调研小组走进基层一线摸实情、破难题、谋对策,形成《旧建筑外墙整治改造的调研报告》,并呈市主要领导参阅批示,目前选取了大岭山镇作为试验点,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栋旧建筑进行成果转化,实施外立面升级改造工作,助力城市面貌改善。持续擦亮“诚心城益”党建公益品牌,发动18家参建企业和社会力量紧密配合,先后组织党员约400人次深入南城、长安、黄江等10个镇街,为30户困难长者家庭实施坐厕改造、墙面修复、天花补漏等居家环境“微改造”工程,受到了当地困难长者和周边群众的好评。
(四)利用数字赋能,打造“数智城建”提升效率。梳理线下运转的业务流程,实现全部核心业务线上办理、掌上报批。利用移动端数据采集和快速上传优势,实现表单材料智能填报提取,让信息多次运用。全面落实项目管理人员照片采集、施工和监理单位人员出勤考核和缺勤违约处理机制,强力督促各方履约尽责,实现在建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全部纳入照片采集,参与人员达502人次。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将智慧工地、视频会议与手机端APP连成一体,全方位、多视角展示施工现状,实现实时监测、同步共享,高效闭环问题发现、确认、整改全流程。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市城建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党建工作为引领,项目管理为主线,坚持以“工程建设为中心,重点防范安全和廉政风险点”的工作总基调,提品质、提效率、保安全,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强化安全管理,打造平安智慧工地。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计划、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分级管控措施及应急预案,落实巡查防守制度,加大查险排险力度,特别是重要基础设施、地下城市空间、桥涵隧道等重点部位,监督各参建单位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施工安全教育,强化施工前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工地例行检查制度,引入智慧化工地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人员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管理精细化监测,确保工地安全有保障,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安全形势平稳可控。
(二)强化质量监管,提升项目建设品质。按照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的思路,强化设计源头管理,确保设计效果,对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薄弱环节,加强施工记录和验收资料管理,重点检查过程实体质量和可追溯记录;落实施工、监理单位主体责任,加强材料进场和隐蔽工程等关键环节的审核把关,引入第三方服务单位进行飞行检测,推动竣工前的验收测量工作,确保项目质量和建设品质。
(三)强化目标管理,提升工程建设效率。继续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实现专业高效决策。推行项目组全负责制,明晰项目全过程管理责任,实行层级管理,责任到人,加大对外协调力度,强化问题提级协调管理,确保2025年实现水污染重点治理(管网工程)、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长安院区等25项工程全面动工,完工环莞快速路三期龙大高速至莞深高速段、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市中医院二区改扩建项目(骨伤科研究中心)等15项工程。
(四)强化造价管理,严格控制投资红线。加强估算、概算、预算、结算管理,从设计的源头上解决项目超概问题,减少漏项漏量、计价不准、设计图纸深度不足等问题。严把资料编制关和审核关,加强估算复核、工程变更审核、造价管理和结算把关,提高各环节工作质效。